牙齿正畸后遗症危害整理

牙齿正畸后遗症危害整理

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医学,错合畸形是疾病,牙齿正畸是医疗行为。

既然是医疗行为,就会有后遗症、并发症的发生风险。从群体角度(流行病学)来看,后遗症、并发症都有一定的发生率,且是无法完全避免的。而且和医生的操作无直接关系。

后遗症:某种疾病痊愈或主要症状消退之后所遗留下的一些症状。后遗症有的消退得很慢,有的终生不消退
并发症:并发症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,病人由患一种疾病合并发生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。

所以,可以直接理解为治疗风险。

医患沟通有个词特别常用,Informed consent——知情同意。

啥意思呢,就是医生告知(inform)患者其所患疾病的情况,(包括可能发生的后遗症、并发症等等风险),患者理解,并且同意治疗。

所以,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在正畸治疗前都会详细的解释正畸风险,签订知情同意书。

有些医生觉得某些风险较大的患者,甚至会在治疗计划中列出。

牙齿正畸后遗症危害整理

口腔医疗行业因为大量资本的涌入,为了提高成交率,不可否认存在许多淡化风险,甚至题主所说的鼓吹正畸完美的机构、医疗从业者存在。这种机构和医生其实,是在给自己挖坑,因为不给患者明确风险,实际上就是把风险转嫁给机构和医生自己。

回归正题,正畸常见的并发症、后遗症有哪些?

由于本题只讨论不可控风险,医生技术不过关导致的“accident”,不在本题讨论之列。

第一大类:美学风险

1. 面颊凹陷/牙套脸

“牙套脸”的原因基本已经明确了,是戴矫治器之后,因为咬合不适造成的咀嚼肌(颞肌——太阳穴,咬肌——面颊部)萎缩,从而导致凹陷。

这类高风险人群有下面几个特征:成年女性、脸瘦(通常减肥先瘦脸)、颧骨高、长脸、需要拔牙矫正。

降低风险的措施:避免只吃精细食物,多吃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,可以理解为锻炼咀嚼肌。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增肥,软组织丰满之后,肌肉萎缩就不明显了。

对于一些短脸、咬肌肥大的患者,戴牙套之后的咬肌萎缩反而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

2. 法令纹加深

关于正畸治疗和法令纹的关系,最近一年多才有听说。我特意查了文献,基本没有相关资料,感觉和“牙套脸”一样,是首先在患者群体形成的概念。所以下面都是我自己的经验,不一定完全正确。

法令纹加深一般出现在成年女性,上唇前突程度比较重需要牙齿大量内收,且嘴唇软组织松弛

我猜想原因可能两点 :

1、天然的增龄变化,法令纹原本就会随年龄增加而愈加明显
2、牙齿大量内收之后,原本松弛的嘴唇同时内收形成“堆积”,导致法令纹加深

解决方法:保养护理;唇肌训练增加松弛上下唇的张力

3. 牙龈萎缩、黑三角

牙龈萎缩和“黑三角”的原因是什么?

牙龈退缩、“黑三角”本质是牙槽骨萎缩,简单理解就是牙龈是靠牙槽骨支撑的,牙龈退缩实际的原因是因为牙槽骨萎缩。

为什么牙槽骨萎缩牙龈就会萎缩,那就不得不提到生物学宽度

不感兴趣的直接跳过

生物学宽度定义:通常将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(biological width BW),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,其宽度约为2mm。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,结合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,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,但沟(袋)底与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(百度)

所以,黑三角形成的根本原因都因为牙槽骨萎缩

我根据牙槽骨萎缩的原因把这类风险分为两类

  • 第一种的原因是患者口腔条件本身就容易发生“黑三角”

包括牙齿重度拥挤、牙齿形态呈扇形和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牙槽骨萎缩(牙周病)

正常两颗牙牙缝之间是有牙槽骨的,健康的牙槽骨高度和牙齿颈部平齐,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张牙槽骨基本没有水平吸收的片子,多数患者来就诊前就已经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牙槽骨萎缩。

  • 原因1 牙齿重度拥挤:如果个别牙齿特别拥挤,两颗牙牙颈部就有可能贴的特别近,这种情况下两颗牙之间有很大可能没有牙槽骨,排齐牙齿之后牙龈萎缩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  • 原因2 牙齿形态呈扇形:如果牙冠呈铲型(上宽下窄),那么排齐以后牙颈部之间的距离就会较大,同样体积的牙龈软组织就不容易充满整个邻牙间隙,“黑三角”风险也会升高。
  • 原因3 多数患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牙周炎(牙槽骨水平吸收),很多甚至洁牙牙龈消肿以后,还没移动牙齿就已经有牙龈萎缩了。

所以此患者正畸治疗出现黑三角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,在开始治疗前就需要告知患者,并知情同意。

  • 第二种“黑三角”的原因是因为牙槽骨条件一般+牙齿大量的内收移动,一般出现在下前牙

另外,上面已经提到,很多患者正畸就诊时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炎。

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牙周膜破坏、牙槽骨逐渐吸收。戴上矫治器之后,由于托槽等附件的存在,牙齿清洁更为困难,牙周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大,也是造成正畸过程中牙槽骨吸收的原因之一。

第二大类:牙体/牙周组织 健康风险

1. 牙根吸收

  • 生理性吸收:在正畸治疗过程中,因为牙齿移动,治疗结束后常发现牙根根尖变圆钝,其实就是1mm左右的牙根根尖吸收。这种少量的吸收,我们通常叫生理性吸收,基本是无法避免的,也不会对牙齿稳固造成影响。

关于牙根吸收,主要关注的是严重牙根吸收

一般原因分为两类:

  • 压低牙齿力量过大
  • 内收时牙根根尖接触皮质骨

①压低牙齿力量过大

牙齿压低常见案例——上前牙压低改善漏龈微笑

当牙齿水平向移动的时候,力量是施加在一个面上。但是施加压低力的时候,只有根尖区受力,而根尖区表面积很小,同样大小的力量,会产生较大的压强,这样容易导致牙根受力过大,造成无菌性炎症进而导致根尖吸收。

压低前牙导致牙根根尖吸收

因为以上原因,压低牙齿的力量需要非常轻柔,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

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牙根根尖接触皮质骨

看CT挺触目惊心的,从平片上看还好

很多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宽度很薄,又需要大量内收改善面型,牙根吸收的风险就很高了。

现在这类患者会建议牙齿内收前做先期植骨,植骨的具体方法跟下面“2.牙周附着丧失”一并叙述。

2. 牙周附着丧失——牙槽骨骨开窗、骨开裂

  • 骨开裂
  • 骨开窗

这张图上面牙根吸收的时候放过。牙根根尖接触到牙槽骨皮质骨,如果牙根比较“弱”,那么牙根吸收;如果牙根比较“强”,那么结果就是“骨开窗”。

有些患者自身的牙槽骨比较差(透过牙龈可以看到清楚的牙根形状),这类患者出现“骨开窗”“骨开裂”的风险就相对较高

相关文献中的病例 患者本身牙槽骨条件很差(根型明显) a治疗前 b治疗后 c保持2年 可见下前牙明显牙牙龈萎缩(骨开裂)

  • 如何防治/降低风险

包括了降低牙齿内收导致的牙根吸收、牙周附着丧失(“骨开窗”、“骨开裂“)

笼统的讲叫PAOO(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),直译过来是牙周加速的牙齿移动。顾名思义,一开始是为了加速牙齿移动而发明的。具体过程:把粘骨膜翻开,牙根间用超声骨刀或者慢速手机人为破坏牙槽骨的皮质骨,一般是打孔或者切割。这时候牙周组织因为创伤而引发各种因子的聚集,这时候施加正畸力移动牙齿的速度会大大增加。

还有一种叫法是 GBR(guided bone regeneration):引导骨再生技术。

GBR:指利用屏障膜特性,阻止来自周围软组织的成纤维细胞,让骨面处的成骨细胞有足够的时间增殖,最终达到组织再生、定向修复的目的。主要依据是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的特点。将带微孔的人工生物膜或自体骨膜固定在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,形成生物屏障,阻止迁移速度较快的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。从而创造出骨组织优势生长的环境,使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,无竞争生长,同时保护血凝块,实现缺损区骨修复性再生。

咱们现在做的骨增量其实就是两个概念结合。先创伤打孔,后面撒骨粉盖骨膜缝合。最终既可以加速牙齿移动还可以引导骨再生。

骨增量手术

其实道理很简单,就是移植人工骨粉,盖上人工骨膜,希望自体骨生成,增宽牙槽骨的厚度。

目的:增宽牙齿移动的边界,让正畸牙齿移动后,牙根吸收、牙周附着丧失的风险更小。

3. 牙齿脱矿

其实牙齿脱矿就是因为戴托槽之后,托槽周围容易残留食物残渣,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,牙面长龋齿了(通常龋齿只出现在牙齿邻面和后牙咬合面)

防治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

第三大类:颞下颌关节风险

  • TMD(颞下颌关节紊乱症)
  • 特发型髁突吸收

人的下颌骨与颅骨通过双侧颞下颌关节(包括颞骨关节窝和髁状突管接头)连接,这种连接使得下颌骨能够三维向移动从而完成咀嚼运动。所以,颞下颌关节稳定与否会影响咬合,不正常的咬合也会影响关节的稳定性,两者是适应与平衡的关系。

正畸治疗移动牙齿,调整咬合,总是会对颞下颌关节产生影响。多数情况下,正畸治疗不会打破咬合与颞下颌关节间平衡关系,两者相安无事。但有个别情况,会并发TMD(颞下颌关节紊乱症)。

TMD是多因素引起的综合症,咬合只是其中之一的因素

特发性髁突吸收

意思就是不明原因的髁状突直接吸收了,变短了。

关节有问题的患者,多多少少有点精神紧张等问题。

本文作者:Dr.Li矫牙志

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更多牙齿问题请 → 在线咨询